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空缺五个月的总裁职位终于尘埃落定,“70后”新总裁李祝用正式任职,国寿集团历经五个月的高层变动后,最终选定李祝用担任新总裁,作为“70后”的领导者,李祝用的上任为国寿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未来他将带领公司在保险行业内继续稳健发展。
4月21日,中国人寿集团官网显示,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李祝用新增副董事长、总裁职务。这意味着,李祝用已获批出任中国人寿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中国人寿集团原总裁蔡希良升任党委书记,并于同年11月出任董事长。此后,中国人寿集团总裁之位便一直空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人寿集团下设8家一级子公司、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所保险院校,业务范围涵盖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境内累计新增保险金额超700万亿元,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约5万亿元,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集团合并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合并保费收入超8200亿元,合并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合并总资产近7.5万亿元(不含广发银行3.64万亿元),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
“70后”李祝用正式出任副董事长、总裁
作为保险业的“老将”,李祝用已在行业深耕二十余年。
在履新中国人寿集团之前,李祝用曾在老牌险企中国人保工作。公开资料显示,李祝用生于1972年10月,1998年8月进入中国人保体系工作,曾长期负责法律合规方面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保法律部负责人、副总经理,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法律总监等职务;中国人保副总裁、中国人保董事会秘书、人保香港副董事长等职务。2025年2月,中国人寿集团官网披露,原人保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李祝用出任国寿集团党委副书记。
当前,中国人寿官网显示的集团领导包括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希良;党委委员、副总裁王凯;党委委员、副总裁、首席风险官杨丽平;党委委员、副总裁利明光;党委委员、副总裁林朝晖;党委委员、副总裁黄本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公司党委委员仲晖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李祝用长期从事法律合规工作,重视风险管控。2024年4月,李祝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署名文章中指出,要努力抓早抓小,强化风险早期预警纠偏。
一是要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防之于未萌。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好风险预判,制定风险预案;要健全风险早期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有重点、分层次强化风险识别分析。二是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治之于未乱。要积极主动尽早处置新发生的风险事件,提升风险处置时效;要高度重视舆情和涉众风险,以预防为主,实现声誉风险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的转变。
此外,李祝用重视科技赋能。他认为,要推动风控智能化建设,通过科技手段解决传统风控短板问题,提升风控时效性和穿透性,使风险可知可控。要推动打破数据壁垒,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不断创新数字化风险防控手段。
“333战略”定调三大新增长极
作为保险业的头部机构,中国人寿集团此次的人事变动也备受业内关注和期待,尤其是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希良与李祝用搭档之后,将会给中国人寿集团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月15日,中国人寿集团已对外发布“333战略”,将通过培育三大新增长极、打造三大新上市平台等,谋划公司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路径。
所谓“333战略”,即中国人寿集团将聚焦养老、健康、理财三大领域培育三大新增长极。中国人寿集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积极培育三大新增长极,聚焦养老、健康、理财三大领域,锻造面向未来新优势,持续巩固行业头雁地位;着力打造三大新上市平台,统筹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增长,整合系统内外部资源,围绕做强做优核心主业开展资本运营,努力提升集团资源聚集配置能力;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以党建引领强基工程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以国寿金融文化建设工程提升软实力、影响力,以协同创新升级工程提升生产力、竞争力。
在3月底的中国人寿寿险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媒体关于“对寿险公司有哪些期待”的提问时,蔡希良表示,“这是我今天的必答题,要答好,更要做好。目前,我们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寿险公司,我希望中国人寿不自满、不止步、不松懈,继续对标国际先进,在多项指标已跻身全球保险公司前列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发展卓越,创新驱动,协同高效,治理现代’的寿险全球领军企业。”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