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机构正在接受专项检查,监管公募化趋势可能加强,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私募机构的运营将更加规范,公募化的趋势也将逐渐显现,此次专项检查旨在加强对私募机构的监管,保障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私募机构需要更加注重合规运营,适应监管公募化的趋势,以确保长期稳定的发展。
近日,上海、山东等地证监局率先启动辖区内私募机构专项检查工作。
据悉,此次上海地区的检查工作采取抽查模式。记者多方了解发现,有部分上海本地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未被选中。
自2024年以来,多项涉及私募基金的新规陆续正式实施,这也让私募基金的合规业务面临比以往更多的挑战。
沪上某私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私募基金监管公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合规是私募的生命线,只有确保合规,才能保证整个行业更合规且持续有活力地发展。”
专项检查启动
据了解,上海证监局近期发布专项检查通知,正式启动对辖区内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管核查工作。本次检查相关工作要求等重要信息,将统一通过上海证监局官方工作邮箱定向发送。收到检查通知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严格按照邮件内具体要求准备。
据有关私募行业人士透露,回顾往年监管检查,其内容通常涵盖六大核心板块:首先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情况审查;其次是宣传推介及资金募集环节,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违规宣传、虚假承诺等行为;再者是基金投资运作,对投资方向、交易合规性等进行深入检查;内控管理也是检查要点,旨在评估机构内部风险防控与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信息披露与报送则关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最后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基金产品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在部分私募基金人士看来,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从基金规模、业绩展示、投资限制、资产配置等多维度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需要落实的地方非常多。据了解,此次上海地区的检查工作采取抽查模式。记者多方了解发现,有部分上海本地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未被选中。
有中型私募基金人士向记者坦言:“其实近几年,地方证监局对大型私募基金都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形成了清晰的‘画像’ 。后续对中小私募基金的了解也会逐步跟进,这只是时间问题。”
沪上未被抽中的某私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我们每年都按照假设被抽中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内审自查。”
私募监管呈现公募化趋势
事实上,在与多家私募基金相关人士沟通中,记者发现私募基金监管公募化的趋势多次被提及。
在他们看来,私募监管公募化也是未来的趋势。随着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其已成为股票交易市场的重要买方力量之一。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7833只,存续规模5.21万亿元。
另外,私募行业分化格外严重,近几年发生的失联、跑路事件,给整个私募基金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私募行业的规范发展势在必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在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位列行业前20%的管理规模占比达93.10%,行业集中度高。
前述中型私募基金人士指出,以前在私募合规方面,比如基金合同没有统一模板。而现在,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产品备案等相关条款都已细化,管理人只需严格按规定执行。
不可否认的是,在强调合规的当下,对于中大型私募基金而言,上涨的合规成本尚可承受,但小型私募基金则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某私募基金公司人士指出,作为资本市场投资端的重要力量,私募基金行业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迅猛壮大。随着私募证券管理人管理规模、市场交易量占比及行业影响力的提升,有关部门加强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有力促进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在私募监管公募化的趋势下,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大幅提升。尽管“扶优限劣”的监管趋严导向短期会使私募行业承压,但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将推动私募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