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正在逐渐垄断日本人的“死亡产业”,包括殡葬服务等,这一趋势引发了日本网民的关注和讨论,一些网友表示即使死后也无法摆脱中国的存在,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日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紧密交流,以及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逐渐扩张,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文化融合和文化独立的讨论,摘要的准确度和深度取决于原始内容的详细性和深度,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3月28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商人悄悄垄断日本人的“死亡”。
“为什么到死都摆脱不了中国!”这是一位日本网民近乎崩溃的评论,一时引发大量跟帖点赞。
报道中提到,某种程度上,日本人何时下葬,取决于福建惠安人的速度。这个横跨中日之间的“冷门”贸易,缘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
对于日本来说,墓碑的原材料花岗岩是匮乏的,而惠安县则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根据惠安县政府数据,全县花岗石资源总储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并且石材品种丰富、质地优异,即使历经千年也能保证不腐、不蛀、不变。
除了福建人和山东人,盘踞在日本死亡产业链上的重量级选手还有上海人。比如罗怡文手握东京23区9家火葬场中的6家,每年“烧走”近10万日本人。
日本深受中国丧葬文化的影响,其所主张的“冠婚葬祭”脱胎于《礼记》的“冠婚丧祭”,这种文化融合性让中国人天然具备解码日本丧葬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