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专家预测未来该技术将成为锂电池价格的平衡器,这一新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某些领域对锂电池的依赖,同时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较低,有助于降低电池成本,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突破有望推动钠离子电池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电脑知识网4月1日消息,日前,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据央视财经报道,据测算,一辆容量在226度的钠离子电池重卡全生命周期至少可以消纳154万度绿电。
在供给端,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钠离子电池产线规模估计10GWh左右,处在一个快速上升期。
从市场来看,预计到2030年,仅在电动重卡领域,如果按照钠离子电池渗透率10%测算,产值约200亿元。
专家表示,钠离子电池一旦规模化量产,对我国锂电的发展也会起到平衡器的作用。
据了解,由于国内锂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需求,加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钠离子电池就成了研发的重点。
钠离子不但在国内储量丰富,原材料成本相比锂原料更低,这也给钠离子电池全面普及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