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CCUS-EGR碳捕集装置成功完成调试,这一创新技术将助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该装置的调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碳捕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装置将有效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为工业领域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电脑知识网4月5日消息,据“中国石油”官微发文,由CPECC西南分公司承建的国内首个CCUS - EGR先导试验工程 —— 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CCUS - EGR先导试验工程(引进分厂)碳捕集装置已成功完成调试。
该项目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国内首个天然气净化厂尾气碳捕集工业化项目,更是国内首个将二氧化碳用于回注驱气的示范项目。其碳捕集装置作为国内首套低压、中低浓度碳捕集装置,创新性地采用了 CCUS - EGR(碳捕集 + 回注驱气)新模式。该模式运用化学吸收法对尾气处理单元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预计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约 2.65 万吨,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回注至地下,不仅能提高采收率约 10%,还实现了碳源循环利用与零排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难题。原料气呈现低压且低浓度状态,工期紧张,界面复杂,施工安全风险高。为攻克这些难关,西南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设计优势与核心技术优势,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油气加工室、采购部、施工投产运维部等部室技术骨干组成的项目执行团队。团队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对设计、采购、组橇、施工各环节进行统筹协调,并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净化总厂紧密合作,有力推动了装置的高效设计与建设。
鉴于二氧化碳相对集中,且具有量大、低压、低浓度的特点,西南分公司与西南油气田公司展开多次深入交流。经过严谨论证,最终确定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尾气处理单元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应用西南分公司的 CPC - 3 碳捕集专利技术及工艺包。这一举措极大地降低了碳捕集装置的捕集成本与装置能耗,成功探索出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的关键路径。
面对项目界面复杂、施工周期紧的挑战,西南分公司深入践行 “六化” 建设模式,采用分公司 4.0 模块化技术,结合设备成套供应与现场深度预制方式,全面拓展作业面。团队高效完成了 7 个橇组、近 2 万达因的焊接工作,有效节约工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