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面临人事变动,其华裔高管在任职12年后决定离职,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损失,这位高管在特斯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其离职也被看作是重大的人事变动,马斯克作为特斯拉的掌门人,此次痛失这位在公司服务多年的大将,无疑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这一人事变动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的调整和变化,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关注。
马斯克再失一员大将。
最近,特斯拉又一副总裁被曝离职,负责软件工作的David Lau(刘大卫)。
他在特斯拉任职超12年,曾与马斯克一同亮相2023年特斯拉投资者日,是当时台上少见的华裔面孔,和马斯克就隔着两位高管。
彼时紧邻马斯克落座的,是马老板的“左膀右臂”:
时任首席财务官Zach Kirkhorn和高级副总裁Drew Baglino。
△从左至右依次为Zach Kirkhorn,马斯克,Drew Baglino
二人同列特斯拉当时的“最高四人组”,排位仅次于马斯克。然而就在投资者日过去5个月后,Kirkhorn官宣离职。
1年后,Baglino走了。
2年后,负责软件的刘大卫也走了。
其中刘大卫的离职最引发网友关注,因为他既懂软件又懂车,是这个时代少见的人才,还长着一张华人面孔,这引发网友猜测:
他不会是被中国人挖走了吧?
特斯拉又一副总裁离职
有报道称,特斯拉软件工程副总裁刘大卫(David Lau)已告知同事,自己将离职。
公开信息显示,刘大卫于2012年加入特斯拉,来到特斯拉的头5年里4轮晋升,一路升至特斯拉全球软件工程副总裁,统管特斯拉几乎所有软件系统,包括云服务、车载软件、制造系统等等,直接向马斯克汇报。
在一众特斯拉副总裁中,刘大卫应该是最为国内熟悉的一位,他曾在2023年初来到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与国内媒体进行了交流。
时值新款Molded X/S即将在国内交付,刘大卫主要解读了新车型的智能化,以及特斯拉如何培养工程师。
刘大卫举了几个案例,比如相比一些车企先开发再整合软硬件系统不同,特斯拉喜欢提前整合系统,然后让工程师从用户视角体验产品,提供建议,促进产品迭代。
此外,特斯拉还会寻求外部支持,比如赞助黑客大赛,发现特斯拉软件漏洞的参赛者有机会获得价值数百万元的奖励。
半年以后,Model 3焕新版上市,刘大卫再次出镜,在视频中介绍了焕新版的新特性,比如后排娱乐屏等等。
他在视频最后强调:
中国已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特斯拉已在本土组建了软件团队,让“中国智造”特斯拉更懂中国用户,未来本土的研发团队还会不断壮大。
作为少有的既懂软件又懂车的人才,或许是因为与中国这片智能车沃土有渊源,因此有网友在看到其离职的消息后,猜测其会加入中国某家公司。
不过从其过往履历来看,刘大卫长期在硅谷生活,很少涉足国内。如果被挖走,大概率也会是base美国硅谷研发中心。
从斯坦福到特斯拉
刘大卫在斯坦福大学主修电气工程专业,2004年8月毕业后先是在芯片公司Altera(2015年被英特尔收购)工作了8年,历任高级设计工程师、嵌入式IP和软工主管、嵌入式处理器工程经理。
相比普通的软件开发,嵌入式对硬件的能力要求更高,该方向后来在国内一些院校演化为物联网专业。
在Altera期间,刘大卫积累了嵌入式开发方面的经验,于2012年10月跳槽至特斯拉,担任固件工程高级经理。
此时的特斯拉尚处于初创时期,这一年6月刚刚下线了第一批Model S,开始走向扩张之路。
来到特斯拉14个月后,刘大卫升任固件工程和系统集成总监。
1年半以后,2015年11月刘大卫再次获得晋升,担任高级总监,负责固件和平台开发,以及技术诊断工作。
2017年1月,特斯拉陷入Model 3产能地狱前夕,刘大卫在特斯拉最后一次晋升,担任软件工程副总裁。
担任副总裁的8年里,刘大卫经历了特斯拉的起起伏伏,统管几乎所有软件工作,包括车辆的动力系统、电池管理和稳定性控制等固件开发,以及车机的UI软件和嵌入式Linux平台,负责每一次的OTA远程升级,还有工厂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2023年投资者日上,刘大卫曾与一众高管亮相,与马斯克仅隔着两位高管:
特斯拉的“二号人物”Baglino(已于2024年4月离职),以及AI软件副总裁Ashok Elluswamy,从座次上也能看出刘大卫在特斯拉的重要性。
△从左至右依次为Baglino,Elluwamy,刘大卫
相比2023年多次公开亮相,刘大卫在2024年较为沉默,直至此番离职很少引发外界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上个月首席CAE碰撞安全工程师Petter Winberg也走人了。
CAE是利用仿真技术评估车辆碰撞安全性的工程,Winberg早年曾在沃尔沃工作过,加入特斯拉的14年里,负责设计过Model S/X/3/Y等车型的碰撞结构,在3月16日发布公告,离开了特斯拉。
两员大将出走正值特斯拉增长陷入瓶颈期。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了33.67万辆车,同比下滑13%,一个季度销量不敌比亚迪3月一个月。
高管出走,交付下滑,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马部长似乎有抽身华盛顿,回归硅谷的想法。
实际上,目前也是特斯拉最危机的时刻,即便是靠中国市场撑起业绩的好日子,也开始被动摇了。
特斯拉,还能再次伟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