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正尝试通过政企资联动的方式,筛选AI领域的明星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对AI企业进行评估和筛选,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此举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合作与支持,培育出具有潜力的AI企业,这一举措有望推动四川乃至全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4月7日,共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产业”明星企业专项行动投资路演在成都举行。10家大模型企业、10家机器人企业代表逐一登台,带着前沿成果,直面70余家省内外创投机构、26家银行机构的审视。
这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四川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活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四川希望以此汇聚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力量,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市场潜力巨大、融资能力强劲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
路演过程中,人形机器人“大圣”、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T1 Pro人形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灵焊”一体化焊接机器人等逐一亮相,项目覆盖工业制造、应急救援、养老服务、智慧医疗等细分赛道,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出“四川造”机器人创新力量的多元性与纵深性。
除了机器人,还有人工智能板块。
成都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的“诸葛大模型”、明途科技WorkBrain智能体模型、晓多科技的大语言模型“晓模型”XPT等四川本土大模型也相继登场,展示了在教育、购物、医疗、民生、制造、智慧家电、政务等领域,人工智能正从先进制造产业线的神经重构,到智慧家居的生态创建,再到数字化政务治理,正加速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
2024年,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超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要集聚地。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同时,四川更是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并构建了“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协同推进机制,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
如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加速起势?四川省科技厅厅长路松明在政策发布环节,再次强调了四川“3年投入12亿元”的计划,提出要全力打造“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具体而言,四川将不断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尤其是重点企业培育,加强专项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来川发展。
此前,四川就已明确了“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第四极”的目标,在算力供给、大模型开发、应用场景打造、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等关键领域,尽快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基于上述目标,四川目前正在构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产业”明星企业专项行动。
记者了解到,四川希望以市场化的方式,来遴选明星企业。而对于被纳入名单的目标企业,四川将给每家企业单独定制“个性化”服务清单,整合省直部门、市州和区县、金融机构、科研单位、行业专家以及企业自身各方资源,从科技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场景、平台建设、金融扶持等9个方面,“一企一策”共建,共同推动目标企业加速成为明星企业。
本次投资路演活动,正是市场化遴选以及体现金融扶持的一环,未来还将形成常态化路演机制,推动资本与产业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