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启动第12轮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本次排海量达7800吨,这一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核污染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关乎海洋生态安全乃至全球环境保护,日本此举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核污染水处理和排放方式的质疑和担忧,关于核污染水排放的具体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但其长期累积效应不容忽视,国际社会呼吁日本政府在处理核污染水问题时采取更加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确保全球海洋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电脑知识网4月10日消息,据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近日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第12轮核污染水排海作业,本次排放量达7800吨。
回溯2011年3月11日,9.0级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
为持续冷却反应堆,东电公司不断注入冷却水,截至2021年3月已积存125万吨高浓度核污染水,且每日新增140吨。尽管存在诸多争议,日本政府仍于2023年8月单方面启动排海计划,预计整个排放过程将持续30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内专家学者及民众持续发声抗议,批评政府及东电公司在未充分论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排海,是对国际海洋环境及人类健康的严重不负责任。
当前,国际社会对核污染水长期排放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仍存重大关切,呼吁日方采取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态度处理这一环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