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公司_股票杠杆平台_线上配资官网

果链巨头回应对等关税影响,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如何应对

多家“果链”龙头企业如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针对“对等关税”问题作出回应,这些企业表示,关税调整对业务有一定影响,但公司正在积极应对,寻求解决方案,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客户需求的满足,这些公司也表达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努力降低风险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日前,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该政策宣布后,苹果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滑。同样时间里,A股消费电子板块也出现下挫。

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出台后,供应链并非率先受到影响。4月6日晚间,立讯精密(SZ002475,股价31.88元,市值2310亿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FOB模式(即离岸价),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也就是说,苹果是目前受影响较大的进口商之一。

与此同时,蓝思科技(SZ300433,股价18.06元,市值899.9亿元)、领益智造(SZ002600,股价7.6元,市值532.6亿元)、珠海冠宇(SH688772,股价12.13元,市值136.8亿元)等知名“果链”公司针对“对等关税”带来的影响,在4月7日纷纷进行了回应。

多家“果链”企业回应“对等关税”

4月7日下午,蓝思科技方面对记者表示,经全面评估,预计关税政策变化对整体经营影响非常有限。公司称:“截至目前,蓝思科技在全球拥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关税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这种贴近市场、分散风险的布局逻辑,不仅降低物流与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财报显示,海外收入占蓝思科技2024年营收的58.63%,其中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规避关税波动风险。

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蓝思科技表示:“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这种责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机量产(的过程)中验证实效。”

公开资料显示,蓝思科技业务涉及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智能汽车及智能座舱等智能终端的结构件、模组等。作为知名的“果链”企业,近年来,蓝思科技与苹果公司相关的业务逐渐得到拓展。

果链巨头回应对等关税影响,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如何应对-图1

同样身为果链龙头的立讯精密,与苹果的合作始于2011年,公司最初向苹果供应连接线。如今,公司业务已覆盖苹果几乎所有的产品线。

4月6日晚间,立讯精密方面回应称,公司已通过全球产能布局等控制风险,受“对等关税”影响有限。立讯精密称:“首先,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公司始终将风险控制前置到战略决策中,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全球产能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对公司)的影响。其次,目前具体税率、关税豁免的申报和裁决等情况还不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FOB模式,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据悉,立讯精密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就近服务客户、提升产品成本优势。

领益智造则是国内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和模组的供应商。资料显示,领益智造自2009年开始为苹果供应Mac零部件。如今,它为苹果所有主要产品提供几千种模组件和零部件。

就“对等关税”的影响,领益智造4月7日回应称,公司已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对冲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公司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环节,主要产品不直接从中国出口美国,具备消化供应链波动的强大能力。并且,公司在材料能力和料号数量上具备不可取代的优势。近年来领益智造在大客户端地位不断加强,正在承接更多业务。”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领益智造在全球已拥有58个生产及服务据点及8个精品组装基地。“2024年领益智造海外基地整体收入快速增长,目前,海外基地已全面实现本土化运营,新项目研发导入、量产交付逐步步入正轨。未来海外业务将逐步提升盈利能力。”领益智造方面表示。

珠海冠宇也回应了美国关税对公司的影响。公司称:“公司2024年消费类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88.94%,而消费类电池(主要系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的电池)直接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情况极少,因此此次(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的直接影响有限。此外,如果搭载公司电池的终端成品被纳入加税范围,可能增加其成本压力,对此,公司将积极与终端客户沟通,协商处理。另外,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规划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将进一步减少此次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逐步加快了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2022年,珠海冠宇进入果链名单,为苹果公司供应电池。

加征关税阴霾下 苹果面临艰难抉择

近年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和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频频访华,重点目的地便是各供应链企业。

自1993年开始,苹果就在中国开展业务。如今,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涵盖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等多个环节。苹果有200家主要供应商,其中超过80%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这意味着,苹果的硬件产品几乎离不开中国的工厂。“对等关税”下,苹果公司将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是自行消化关税成本,还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又或者将成本分摊到整个供应链中。

中银证券在7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具备集群优势。目前主要果链企业的毛利率约10%~15%,进一步向下压缩空间有限,我们认为果链企业不可能亏本接单,关税带来的价格涨幅预计将由苹果公司和消费者承担。”

一位供应链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外界都以为供应链承担了所有,实际上是出口商那里承受这次的关税压力。苹果要先争取政策豁免。”

另据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测算,对中国加征关税将使苹果公司每年增加约85亿美元的成本。

如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iPhone等消费品的价格或出现涨价。调研机构TechInsights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将对在印度和中国组装并销往美国的苹果iPhone造成冲击。“苹果或将通过提高iPhone售价转嫁关税成本,也可能被迫压缩利润空间,或两者兼施。有迹象表明苹果已预判此政策动向,这解释了为何iPhone 16e定价高于预期。中国、印度和巴西是iPhone组装的三大核心基地,苹果短期内难以大幅拓展其他地区产能。鉴于当前组装高度依赖中印的现状,iPhone 17系列或将涨价。”

届时,昂贵的iPhone不得不面临竞争力下滑的局面。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56589562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