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总裁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净利润重回增长后,下一个“锚点”是继续深化出海策略和推进“零添加”新规,总裁指出,公司将加强国际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全球竞争力,海天将严格遵循“零添加”新规,持续研发健康、高品质的调味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展望未来,海天味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之间。
时隔四年,市值两千亿元规模的“酱油茅”海天味业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
近期发布的年报显示,海天味业(SH603288,股价39.30元,市值2185亿元)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这样的业绩来之不易。要知道,海天味业上次年度净利润两位数增长,要追溯到2020年。
作为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的“反弹”令投资者欣慰,也让市场开始寻找新的“价值锚点”。海天味业正在筹划的赴港上市和全球化,能否接下重托?4月7日下午,海天味业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兼总裁管江华表示:“未来海外业务将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
不过,在国内调味品市场转向“质价比”之争时,行业流行的“零添加”概念也面临争议。伴随着同行千禾味业“千禾0”商标风波,相关部门明确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而海天味业的“零添加”产品也不少,管江华表示支持新规,会积极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谈“出海”: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
年报显示,2024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毛利率则同比增长2.47个百分点至38.62%,公司称:“主要是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精益及科技驱动成本控制等综合影响所致。”
投资者不禁感叹:“酱油茅”又回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2014年上市到2020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十分迅速,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均为两位数增长,支撑了其巅峰时期的7000亿元市值。2021年开始,受负面舆情、渠道变化等影响,海天味业收入和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甚至出现下滑。如今,海天味业净利润时隔四年重回两位数增长。
分产品来看,2024年海天味业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品类分别实现收入137.58亿元、26.69亿元、46.15亿元、40.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87%、9.97%、8.56%、16.75%;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实现收入238.85亿元,同比增长8.93%,线上渠道实现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39.78%,公司称主要是线上运营水平及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所致。
去年12月,海天味业宣布港股IPO,剑指全球化。在港股招股书中,公司就提出“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战略,其中“向外”则是指应用本地化经营战略,实现优势出海、探索全球。
不过,全球化战略在本次A股年报中仍“惜字如金”。记者留意到,海天味业国内五大区域收入就占总营收超93%,而海外收入并未单独披露。公司仅在对外股权投资一栏公布了2024年新设子公司名单,其中海天国际贸易、HADAY FOOD VN、HADAY ID的注册地分别位于中国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亚,业务性质为贸易与投资,或是生产调味食品。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79%。
在4月7日下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董事兼总裁管江华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提出的“出海具体计划”的相关问题时表示:“公司一直以来立足中国,着眼全球,未来海外业务将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在品牌推广、产品选择、经销渠道等方面,结合各个国家/区域的实际情况有序推进。”
他也坦承:“现阶段海外营收占比还较低,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销售。”
谈“零添加”新规:将积极按照要求推进相关工作
2022年,海天味业曾陷入添加剂“双标”风波。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科技与狠活”的摒弃,以及对“零添加”概念的追捧。一时间,调味品、饮料、乳品等多个食品细分领域都开始流行起了“零添加”。
海天味业的调味品同行中,千禾味业就凭借“零添加”抓住了这波消费热潮,近几年业绩水涨船高。但最近,千禾味业被质疑包装标识中所谓的“零添加”只是其注册的“千禾0”商标,造成了产品无添加剂的市场误导。尽管公司发文澄清,但舆论风暴还在持续。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规设有2年过渡期。
作为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也有所谓“零添加”产品。例如,其官方微信公众号2022年发布的文章曾写道:“海天的0添加产品不只有酱油品类,蚝油、醋酒、酱料、粮油等等都有自己的0添加版本。”4月7日,记者在海天的天猫旗舰店搜索发现,标注有“零添加”的产品仍在销售。
海天味业的“零添加”产品
图片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
对于如何看待和落实“零添加”新规,管江华在业绩会上表示:“‘零添加’新规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引导科学认知,公司非常支持,会积极按照新的政策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记者注意到,“零添加”争议背后,是消费者“配料表焦虑”带来的市场“内卷”。过去,调味品行业有较大的收入来自B端餐饮渠道,但近年来餐饮疲软直接影响到上游。兴业证券3月发布的研报指出,2022年起餐饮与调味品行业联动减弱,餐饮需求向居民方向切换;另一方面,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相应低价格带的产品偏好度提升,但低价不等于低质,消费者开始往质价比方向过渡。
因此,调味品企业不得不在C端产品创新和营销上“卷”出新高度,以求获得业绩增长。以海天味业为例,公司2024年ESG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海天共有低糖/减糖/无糖产品500款,低盐或减盐产品超过300款,低脂/减脂/0脂产品超过850款。
对于产品创新,管江华在会上表示:“未来公司仍将坚持进行原有产品的迭代与创新,并洞察用户需求强化新产品的研发,不断增强公司产品力的竞争壁垒。”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