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宣布更换总经理,此次变动标志着公司管理层的新一轮调整,可能会带来新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策略,市场关注新任总经理能否带领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取得更好的业绩表现,此次更换总经理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00字以内。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4月16日,光大保德信基金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该公司原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离任,由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代任总经理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保德信成立于2004年4月,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分别占有55%和45%的股份,是业内知名的合资公募基金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和广州设有分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人民币。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已有多家公募宣布更换总经理。4月11日,天治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许家涵因个人原因于当日离任,由董事长柴晓秀代任总经理一职;4月2日,新沃基金公告李钧离任总经理,由新上任的副总经理李曦代任总经理等。
根据Wind数据,今年3月公募高管变更人次为61人,创下公募行业单月高管变更人数的新纪录。进入4月,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截至4月15日,月内高管变更总人数已经达到12人。
又有公募基金官宣“换帅”
4月16日,光大保德信基金发布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原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已在4月15日离任,由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代任总经理一职。
公开信息显示,刘翔是一名金融资管行业的老兵,从1996年到2004年先后在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有过从业经历;后“转战”公募基金,先后在鹏华基金、前海开源基金等机构任职,2020年7月出任光大保德信基金总经理。
根据公告,贺敬哲2001年10月~2021年1月均在光大证券任职,在该公司有着近20年的工作经历;2021年2月,他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现任副总经理、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如今代任总经理一职。
就在几天之前,光大保德信基金刚刚官宣新任督察长亓磊。亓磊曾在福州电业局、上海证监局、富国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有过工作经历。
作为业内知名的合资公募,光大保德信基金成立于2004年4月,由光大证券和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分别占有55%和45%的股份。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共有70只产品,管理总规模759.87亿元,在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在第72位。
单月高管变动人数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换帅”。
4月11日,天治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许家涵因个人原因于当日离任,由董事长柴晓秀代任总经理一职。值得一提的是,3月底,天治基金刚刚新任柴晓秀为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马铁刚因工作安排原因离任。
4月2日,新沃基金公告总经理李钧离任,由新上任的副总经理李曦代任总经理。
再把时间向前推,3月29日,华润元大基金发布了更换总经理的公告,原总经理江先达因个人原因离职,由原国联基金总裁黄震出任总经理一职。
就在同日,兴银基金也发布了变更董事长的公告。原董事长吴若曼离任该公司董事长,由总经理易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等。
根据Wind数据,今年3月基金公司高管变更人次达到61人,涉及33家基金公司,创下公募行业有史以来的单月高管变更人数新纪录。其中,董事长变更10人,涉及5家公司;总经理变更11人,涉及6家公司;副总经理变更21人,涉及16家公司。
进入4月,这样的趋势仍在延续。截至4月15日,月内高管变更总人数已经达到12人。其中,总经理变更6人,涉及3家公司;副总经理变更3人,涉及3家公司。
有公募人士对记者分析道,今年以来公募人才市场化流动更加常态化,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包括股东结构与战略调整、市场竞争与业绩压力、高管个人的职业发展或工作调动等。对行业来说,这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但另一方面,过于频繁的高管变更也可能导致公司管理层稳定性下降,决策连贯性不足,对于一些中小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总体来看,公募基金高管变更频繁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公司需要在引入新人才和保持管理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该人士这样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思琦 摄